检疫是将新引进动物与设施内原有的动物分开饲养管理,来预防潜在的污染风险,直到能够确认新进动物的健康和可能的微生物状态。
新引进动物即便在原场进行了严格的检疫也可能会在运输过程中因应激而出现新的病原微生物感染。因此,进场时也要隔离检疫。
一个有效的检疫流程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将病原引入现有的种群。兽医应该遵照当地的规范要求,评估动物的健康,确认动物的微生物状态。有效的检疫流程,也可以避免人员暴露于人畜共患病,比如非人灵长类动物的结核感染。
兽医应该根据供应商提供的动物健康证明来制定检疫流程,包括检疫期的时长,甄别对人员和现有动物种群的潜在风险点,以及在动物释放前是否需要进行治疗;对于啮齿类动物,决定是否需要进行净化复育来清除一些病原。对于啮齿类动物,如果供应商能够提供充分可靠的健康数据或证明,以及动物运输过程没有潜在的暴露风险,可以不进行检疫流程。当需要实施检疫的时候,不同批次的动物应该分开进行检疫,来避免不同批次之间的动物的交叉感染风险。
不同的实验动物使用机构,对新进动物的检疫需求有所差异。对于做毒理学测试的机构,一般都是从标准的实验动物生产单位进行批量动物采购,能够给新进动物提供独立的区域进行检疫及开展后续的测试,类似于“全进全出”的模式。该模式下实施“原位检疫”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如一些机构需要接收其他研究机构捐赠的动物,或者接收来源背景相对复杂的动物,需要对这些动物进行彻底的隔离检疫,直至确认动物健康之后,方可从检疫状态释放出来。如需将啮齿类动物或其他动物移出设施进行一些操作(如成像检查或行为测试),可能需要将这些动物与现有种群分开饲养,直到确认其健康状况。
适应
无论动物是否被隔离检疫,新接收的动物在使用前都应经过一段时间的生理、行为和营养适应。适应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动物运输的类型和持续时间、品种以及动物的预期用途。对于通常不在研究环境中饲养的动物,应考虑提供帮助其适应环境的方法(例如,在将绵羊带到室内之前剪羊毛)。
关于动物适应期的时间设定,《化学药物长期毒性试验 技术指导原则》给出了明确要求,对于毒理学测试,需要对啮齿类动物至少应进行5天的适应性观察,非啮齿类动物至少应驯养观察1~2周。也有研究报导,啮齿类动物在用于长期实验或手术前,需要给予至少3天的适应期;对于大型实验动物,在进行非手术操作前,也需要给予至少3天的适应期。实验动物兽医可以基于动物的健康状况,适当的延长动物的适应期,确保健康的动物用于研究或测试。
敲黑板
新进动物在进行检疫的过程中,也是在进行适应的过程,所以,检疫期和适应期的时间上有时也有交叉或重叠的。但是二者的目的是不同的,期间的操作或流程也是有区别的,实验动物兽医需要对其有足够的认识,以便制定合理的检疫和/或适应流程。
此外,实验动物检疫是实验动物健康控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动物设施的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做好实验动物检疫工作的同时,实验动物兽医还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实验动物健康控制体系,包括供应商管理及风险控制、新进动物的检疫、实验动物设施卫生安全措施、持续的种群健康监测、异常动物的诊疗等等,以确保实验动物种群的健康和动物设施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实验动物管理条例,2017修订版
2.化学药物长期毒性试验 技术指导原则,2005
3.Guide for The Care and Use of Laboratory Animals, 8th edition.
4.https://www.research.uky.edu/division-laboratory-animal-resources/guidelines-acclimation-newly-received-laboratory-animals
5.https://research.uci.edu/compliance/animalcare-use/research-policies-and-guidance/acclimation.html